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民居有哪些(中国民居建筑有哪些)

时间:2022-06-23 12:31:45 来源:[db:来源]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地域人们迥异的生活方式,各省各地的民居形式种类繁多也就不足为奇了。依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甚至民族习惯,中国各地区居住的人们建造了具有不同特点的民居,我们就来总览一下十大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形式,之后将分期详细讲述每种民居的特点和特色。

1.四合院——传统的合院式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由于正房、厢房、以及门墙或倒座房使得院落形成一个四面闭合的形式,因此称为四合院。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始于元代,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

2.窑洞——黄土高原上的洞穴住宅

窑洞式民居广泛见于中国北部黄土高原的各个省份,包括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选取避风的坡地,向下挖掘出适当的深坑,在坑的四面挖出洞穴作为居室,坑的一旁作为外出的通道,坑壁上部则建较矮的围墙,在以坑做院子的中央挖一口井作为水源,同时还能起到渗水和防火的作用,住在窑洞中冬暖夏凉,不同的家族建造各自的窑洞聚居在周围,形成村落。

3.土楼——中国古代的堡垒民居

几百年前,中国北方的汉族百姓为了躲避天灾和战乱,迁徙到了中国南方。他们在现今福建、部分江西和广东的群山中定居下来。他们把自己叫做“客家人”,意思是来做客的,修建了坚固的土楼以抵御这一地区其他民族和土匪的侵袭。在土楼内部,客家人处于自给自足和相对隔绝的生活状态。如果有敌人袭击,土楼大门关上后便形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一座土楼可以居住200到800人,从而形成一个家族式的村落。

4.船型屋——海南黎族民居

船型屋也称船型茅草屋,是海南黎族人民的特色传统住宅形式。虽然形式多样,但是总体来说,船型屋的造型都是屋顶如倒翻的小船模样。船型屋的墙面使用椰子、竹子和芒果的叶子编制而成,屋顶使用茅草、椰子和向日葵的叶子铺设,这些在当地都是非常容易获取的材料。船型屋既能防雨也能防风,使居住者免遭野兽的侵袭。同时,这种形状的茅屋能够很好的遮挡当地强烈的日光,还能有效地抵御风暴和台风。

5.蒙古包——游牧民族的移动住宅

蒙古包古时称圆顶帐篷或毡布帐篷,因顶如圆形而得名。整个帐篷由木制的小棍支撑形成圆形,然后用毡布覆盖并用绳索固定外部。帐篷顶部有圆形开口,用于日照和通风,在正南面或东南面开设木门。这种非常便捷的帐篷利于蒙古族人四处迁徙的游牧生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定居生活,蒙古包越来越少了。

6.碉楼——尖塔一样的城堡

羌族碉楼

开平碉楼

碉楼是一种瞭望塔,是四川羌族的特有建筑。碉楼一般建在日常住宅旁,十米到三十米高。羌族人的祖先建造这些高塔一方面为了储存粮食,另一方面也为了躲避战乱。现存羌族碉楼大多为明代所建。还有一种典型的碉楼是广东开平的碉楼,大多为20世纪初归国华侨为了抵御盗匪而建,这些碉楼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西方色彩,现存的大概有1800多座。2007年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7.吊脚楼——全木制干栏式住宅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指底部使用木柱架空的竹制或木制建筑。吊脚楼是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的传统民居,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区域。吊脚楼底部架空,目的是防止南方的野兽毒虫的侵袭,同时还有防潮作用。

8.土掌房——彝族传统民居

土掌房又称土库房,是彝族的传统民居,和藏族石楼非常相像,但是土掌房的墙体是使用木夹板填上泥土并夯实的形式建造,较为平整的屋顶可以晾晒物品。现存大部分土掌房位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每座房子大概有三到五个房间,位于正中的房间设有火坑,是家庭聚餐和招待客人的地方。

9.竹楼——热带雨林中的阁楼

傣族竹楼也属于干栏式建筑,只不过全部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竹楼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境内,这种干栏式民居的主要特点是防止毒虫和猛兽,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潮和通风作用。除此之外,底部架空的空间还可以用来储存粮食和饲养家禽。

10.水乡民居——梦牵魂绕的江南民居

江苏苏州附近的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众多的传统民居沿着蜿蜒的水道修建,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民居都保存完好,依然是它们最初的模样,白墙黑瓦向游人诉说着以前的往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