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 >

导读怎么写(导读推荐)

时间:2022-09-20 17:32:02 来源:[db:来源]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以最完美的传奇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她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文学作品的经典代表作,例如小说代表作《九十九度中》、散文代表作《窗子以外》。此外,《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还精心收录了林徽因的书信,在这些写给亲友的书信中,我们能看到一代才女最真实的心路历程:有的文字甚至有掩饰不住她当时的急切和冲动,但是正是这些在隐忍过后,仍飞溅出来的情感的火花,留给我们最真实的林徽因。

除了内文的选排,《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在装帧上也力图呈现最唯美的林徽因,不依赖印刷的封面用纸,和内文每一幅都百看不厌的“十竹斋画谱”,都是对这名伟大女性的致敬,以及为了给读者最完美的视觉体验!

同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首先是写出“四月天”这一意象,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第二节至第四节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全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结合,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在这里,我们将从作品集和诗歌两个方向,全面地走进林徽因的人生。翻开《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找到久违的感动,让我们重温那段唯美的时光!

01

说起民国,不得不套用狄更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一言以蔽之,民国上接最后一个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清,下启一个焕然一新的新中国,像一个穿着素衣的美人,虽不及华服美人顾盼神飞,却在浅吟低笑中自有一种温婉的风姿。

由于世界思潮争相涌入一个古老封闭的文明古国,民国在西洋文明的熏陶下却又像是复古魏晋时期不拘的风流,女子不像从前那般恪守礼教,她们外出工作,享受教育,沐浴在开放的风气之下。这样风采的民国自然诞生了四大美人,“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然而斯人已逝数十年,今日她们的姿貌却仍旧为人津津乐道,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却是林徽因,在这个文艺腔泛滥的时代,她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几乎没有百年前的代沟,仍旧是拨动文艺青年心头上那根弦的纤纤手指,温柔了整个生命的意境。

林徽因仿佛生来便是做才女的,她不仅留下了一部《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更是一个出色的建筑师,潜心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为后人积淀下了良好的基础。她与丈夫梁思成的爱情也如民国这个时代,既新且旧,他们双双出国留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婚前自由恋爱,过着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受传统儒家之礼,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庆幸的是,他们一生恩爱。顺遂的生活方给了林徽因一双沉静、智慧又带了些天真的视角。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02

四月,是春天的盛季,而春天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咏诵的永恒主题,也是丹青妙手笔下的描绘素材,这是因为春天不仅是和煦的春风温暖人间,舞动的春雨滋润大地,灿烂的春花装扮原野,更重要的是因为春天充满着无限生机,孕育着无限生命,蕴藏着无穷力量。正因为如此,《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抒情主人公将四月天比作心中的“你”,通过多个优美意境的描绘,表达了心中对“你”的热爱,抒发了无限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充满爱意的生命赞歌。

春天和煦又美丽,而人则是春的主角。所以诗人同时赞美人和春天,有中国古典哲学中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味。把“你”比作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飘然而至的姑娘。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你”是百花之王,高贵雍容又纯真亮洁,却也庄重严肃,不轻浮谄媚。而“夜夜的月圆”烘托出温馨祥和、喜庆美满的氛围,流露出诗人欣赏、喜悦、骄傲之情。盛春大地生机盎然、活力勃勃,一幅幅春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白雪消融、绿水悠悠,似乎听见溪流潺潺伸向远方;嫩芽初放、鲜活水灵,新生命露出满面笑容;水光潋滟、莲花摇曳,象征着高洁纯净和美好吉祥。从娉婷鲜艳的百花到月圆白雪,从鹅黄新鲜的嫩芽到水光芙蓉,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使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诗人通过蓬勃向上充满希望的关键意境,把喜悦之情全部溶入到对人和春天双重赞美之中,从而把感情的表达推向高潮。

03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起于诗歌。有相关评论家认为:“在艺术上,与徐志摩、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等人写得最好的格律诗相比,也是没有愧色的。”这首注重美感的诗歌内容不仅仅侧重于表现个人世界,还非常注重诗歌意象。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而她的语言带了一点点西方的色彩。以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为主要特征,洋溢着对爱、美的诗意信仰,集中体现了林徽因诗歌的语言艺术。

而林徽因的个人作品集叫做《你是那人间四月天》,不仅有诗歌,还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林徽因的散文也具有颇高的成就,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风格独特,清丽隽永,带了些女子才有的秀气。诗歌尤其是数量多,在五四新诗的影响下,她为我们留下不少文采斐然的诗作,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既飘逸又端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过时间的魅力。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至今仍是经久不衰。

04

我国的诗歌艺术一贯发达,占据古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传承了古代诗歌的地位,民国的新诗也一直占据文坛的优势地位,而小说则相对处于劣势之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之流。但自晚清梁启超提倡小说革命以来,小说的历史地位便日渐提升,不但成为文坛正宗,而且逐渐成为文坛中心,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质量之高也是亘古未有的。自小说革命后的小说作品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甚至大胆尝试西洋小说的创作技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理想的个体感受和独到看法,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百花园,真正做到各种文体的百花齐放,改变中国小说自古不太发达的地位,展示了小说作为一项独立文学体裁的独到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价值。

“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吸收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描写技巧,总体上淡化情节、故事,注重和强化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情感的表现。在“五四”时期,大量涌现的是日记体、书信体等自我抒情性文类,“五四”小说表现现实的题材较窄,真正使小说显得多姿多彩的,不是故事,而是作家的独特的“感觉”。“五四”时期的作家喜欢用心理分析和内心自白的描写手法,这与“五四”特定时代情绪有关,即使在鲁迅的部分小说中也有这种独特的情节萦绕。在“五四”文坛,缺乏真正的长篇小说,因而这样引用鲁迅说的:“可以说,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相对于长篇小说反映现实的宏阔而言,“五四”时期开始成型和成熟的短篇小说在文体形式上易于表达情绪、感受的特长步入三十年代文坛之后,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它难以容纳广阔的社会画面和巨大历史事件的短处便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形下,如何让短篇小说也能而且更好地表现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是摆在小说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创新的勇气和实践的能力,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林徽因成功地做到了,林徽因充满主体变革意识的小说文体足以让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05

以《九十九度中》为例,这篇小说的情节性相对弱化。不难发现林徽因小说在开掘短篇小说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方面的成功尝试,即是以空间化的结构来串联起多个故事情节,将它们巧妙地安排在一个有限的短篇之中。整个小说写了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的复杂的人生百态,看上去好像没有组织,没有完整的故事中心,实际上却处处显示出组织、条理和故事的连贯性,这些众多分散的故事情节构成一个个流动的片段,同时在作者巧妙的意识流手法的贯穿运用下,将每个片段的人物的外在和内心、过去和现在的荒杂的情形展示出来,从而使整个小说在内容的容纳上又不只是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整个小说形式上的别致新颖既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又容纳了一般短篇小说所不能容纳的生活容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三十年代中长篇小说文体开始兴盛之际,能在短篇小说上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林徽因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她的这一创新验证了短篇小说依旧具有巨大的创作能量和开掘空间,可以完成对广阔现实生活的把握,林徽因的这篇小说当之无愧地成为三十年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的精品之作。

06

林徽因的短篇小说在形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审美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但是,一篇或一部小说作品,不能仅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同时,它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价值。《九十九度中》以浮世绘般的场景,展现出北平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各式各样的生命的存在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林徽因客观的叙述中一一展现出来,思索着他们的惊心动魄的精神惨剧和触目惊心的物质贫困。而五四时期就极力宣扬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在三十一年代的现实生活中却依旧没有能够彻底落实,这让林徽因深感悲哀,处处体现出悲悯的情感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

林徽因的小说,像是有散文化的叙事,那种大开大合的转折较少,更像是在记录风土人情的散文一样。至于林徽因的诗歌,畅舒胸意,倒也像志摩诗的酣畅淋漓!   

通过本书,我们能更加了解民国文人的那种浪漫气息,对于生活的豁达开朗,对于精神世界的积极探索,虽然那时时局动荡,但那种文化氛围,在今人看来,倒也是一个黄金时期了。因此,非常的时代造就了非常的传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